前幾天貼照片時還在擔心雪融後就沒機會照到這麼完整的積雪景色了,言猶在耳,芝加哥又變冷了...而且還是半夜到白天給我飄大雪= = 雖然冷到只敢把眼睛到鼻樑這段露在羽毛衣防禦範圍以外,但看到棉絮般的雪花在空中飛舞,還真讓在亞熱帶長大的我有點想和門口小學的小孩子一般,在大雪中興奮的追趕跑跳轉圈圈~
這文章落筆時是正式開始實習一兩天後,不過直到週末才有時間慢慢補完,所以就先來說說實習見聞好了,等之後有機會再來補芝加哥旅遊印象。出國前,總是在國內諸多「大老」的口中聽到「米國醫療」如何如何,有人極力推崇,也有人不以為然,讓人好奇「真相」到底是什麼~實習到現在只有短短一個禮拜,要談台灣和美國醫療的差異未免太過狂妄,不過倒是常驚奇地發現兩者的相同與相異之處,提供些小故事跟感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個course是四週的Heart Failure,基本上是屬於心內專科再次分科的「極次專」,平時主要的工作是到處看照會:或更確切的說,是到處巡房。因為他們第一線照顧病人的歸為Hospital Medicine,所以同一樓層有可能混雜了CV, GI的病人,每天專科醫師巡房時就找primary care的R報前一夜狀況。我和當地學生聊過,他說這麼細的次專其實在美國也是特例,只有西北這種大醫學中心加上獨特的文化才誕生的產物,他知道類似的還有Cleveland,不過UIC(依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醫院就沒有分這麼細。
剛開始幾天,我的行程就是每早跟巡房,跟到中午去聽conference順便吃飯(恩...他們吃起來比台大還猛,每天都有XD 不過聽說下週起被醫學院禁止了....)接著是下午兩點和心臟移植團隊的combined conference,除此以外就沒啥功課了。這和課程簡介上「看起來很嚇人的緊湊生活」頗不相同,當時我曾以為是因為原本設課程計課程的教授被挖角,新老闆風格的關係(他是個開會時會把腳放到桌子上的人XD),後來才知道我只對了一半:是老闆風格沒錯,但我們小clerk的直接老闆是休假的fellow,大老闆沒有管這麼寬....當小老闆回來之後,一瞬間風雲變色= =
小老闆是Heart Failure fellow, 用台灣的算法約是F2,她是個...相當喜歡感覺一切在掌控之中的人。 因為attending基本上是每週輪班,所以她算是直接向大老闆負責,而下面包括clerk, visiting fellow(我這梯遇上一個很逗趣而且很強的外院fellow,容後再敘)甚至medical student都歸她負責。從她週三休假回來之後,我巡房和conference以外的空閒時間就被寫note(她第一天還問我是不是observer不被允許碰病人...幸好寄信去確認後是沒問題)、讀paper、和額外teaching給填滿,而且準備時間都是用「小時」為單位:禮拜四我就被assign了一篇12頁Swan-Ganz in critical care的文章,而且半篇都在算數學...禮拜五早上則是一個多小時接new patient,跟我說準備好history和physical,然後在報給attending的時候被EKG, cath, echo給電爆....
雖然我整個抱怨很多,但我其實蠻喜歡她帶來的緊湊生活;雖然這些知識我回台灣後可能要好幾年後才用得上(整個pt. list都是on 1-2種anotrope後還只有LVEF15-30%....讓我想起傳說中何奕倫老師的壯舉),但多學一次可以增加記憶的強度;雖然突然被問某個問題或突然聽到一句話時我的英文常會不靈光(名副其實的tongue-tied....),但practice makes perfect~我還有兩個多月可以好好把握呢!生活高壓一點我週末出去玩也比較不會有罪惡感 XD
最後來說說到現在對米國醫療的感想。其實他們的內科有時候和台大驚人的相似,例如由propa贊助而且坐滿學生的conference(我上週兩次看到一個奇怪的傢伙,白袍識別證都沒有,疑似進來吃免費的...),開不完的會,落落長哪裡痛就醫哪裡的藥單(我後來瞭解了Lipitor之謎...它有很神奇的用途),我甚至看到那種會出現在grand round的「耆老」...但另一方面,他們對於evidence-based敏感度卻是相當驚人~一堆人可以在會議上就這樣討論起06年某篇文章說了些什麼,某個團隊做的什麼NOVEL, PROTECT實驗最新的結論是啥,而UpToDate(雖然不是最新)entry就建在內部首頁上,這個態度實在值得學習。(喔不過他們學生也是人,像之前提到被指定的那篇paper後來他也沒讀完XD)
另外關於他們人力配置、醫院設計,西北確實是流露出一種「中心」的氣勢,大廳跟旅館沒兩樣(醫院本身其實也就坐落在市中心旅館區...),到處都是門(跟兒醫極相似),然後每個病人都單人房~我是不知道他們每個人這樣住幾個禮拜下來要花多少,但我這週至少就看到一個裝Heart Mate II(人工心臟,心音聽起來很酷)和一個heart mate回來檢查結果等到換心的病人(但沒跟到),而門口無菌隔離衣浪費的程度讓我想起錢老闆實驗室....XD 雖然不見得要學美國人這麼浪費,但精神有值得效法的地方。
最後來show off一下昨晚去聽的bar和樂團(不過昨晚沒小號),入場12塊大洋,聽得相當暢快!
Ari Brown Quartet @ green mill, chicag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4-iLDnJHOw&feature=related
Get your wine, free your mind~ let's scribble about medicine and life!
Monday, March 2, 2009
Heart Failure - the American Style !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