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pted from JAMA. 2010;303(14):1356-1357.
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興起許多健檢套餐, 該做什麼篩檢和多頻繁篩檢都直接影響到人客是否有把錢花在刀口上, 當然還有健檢中心的資產平衡表...
有趣的是, CDC最近宣布一項分析結果, 顯示美國大部分家庭醫師也沒有好好利用FOBT這個便宜又大方的篩檢方式
正確的做法是; 如果驗到一次陽性, 則請病人在家裡重複收集數次不同天的糞便樣本, 再送到實驗室用免疫化學螢光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的方式, 可以避免如食物中含鐵 (如波菜) 所造成的偽陽性, 之後分析多次收集的結果來決定進一步檢查的必要性.
反之, 大部分的醫師是在門診進行肛門指診時順便採樣. 只要符合guideline上適合安排大腸鏡的情形, 有高達93.4%的醫生不會忘記要安排這個昂貴的檢查...(聽說要美金好幾百甚至上千?)
誰說醫療不是個產業呢?但話說回來, 只要對病人癒後好, 這也沒什麼不對, 就看每個人願意為了健康付出多大的代價(不論是金錢或檢查的不適)了......
我認真考慮以後文章還是打短一點, 比較容易衝文章數...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