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3, 2010

美國人心臟(居然)變好了!! (Drop of hospital's heart attack mortality in USA)

 
米國人愛吃大魚大肉不是新聞,也因此帶動心血管中心如雨後春筍般真的是開到遍地開花...所以加了"居然"兩個字實在不算冤枉他們。

這份報告是由CMS (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可惜不是署長最愛的CMI >.^)利用2006-2009年中,4569家參與醫院申請保險費的資料所做的分析,並在USA Today上發表。在這之前這個資料庫已經追蹤了7年。

由耶魯大學心臟科醫師 Harlan Krumholz 帶領的團隊分析這三年及更早之前的資料,發現全國心臟病發作的平均死亡率從16.6%掉到16.2%,而且不論是死亡率最高的(17.9%)或最低的(14.5%)組別都存在相近的降低趨勢。可惜大部分這些病人雖然能夠平安出院,卻有高達20-25%的會一個月內重新入院,因此整體花在心血管疾病的醫療支出並沒有因此下降。

八卦的是,USA Today把同樣的資料進一步整理,發現死亡率最高的一組,竟然有高達三分之二的醫院屬於某個"立志改善醫療品質"的評鑑聯盟,Joint Commission。這個聯盟負責評鑑許多參與Medicare/Medicaid的醫院是否合乎病人安全的要求,並決定它們是否可以繼續維持Medicare/Medicaid的保險關係。
 
本來嘛,美國人心臟病多不多其實是跟遠在台灣的我們是沒啥關係的,但據說最近有個簡稱叫做 JCI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的評鑑在台灣很風行...

當然那個聯盟的負責人有說了一些Asaburu的理由啦,但是...大家都知道的嘛。我甚麼都沒說喔 (聳肩),我算哪根蔥嘛~

adapted from Medscape / USA Today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