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接觸臨床到現在最多也不過兩年多(還有一大半時間是在「見習」- 翻成白話又叫病房參觀旅行 XD),見過的病不算太多,但這個病絕對排得上最戲劇化的前幾名:病人突然無法控制自己的肌肉,臉部扭曲,全身僵硬,甚至會發出奇怪的吼聲。(忍不住想到某老師的名畫看疾病系列... 如右圖)
但是只要一針打下去,短短幾分鐘內病人就放鬆下來,家屬的臉色也變得和祥起來 ......
上個月在小兒急診遇到一個病人,處理完後學姊如是說:「這個病是最完美的神醫病阿」~真的,假如每個病都能這樣藥到病除那就太完美了。不過因為鑑別診斷包含中風、癲癇(甚至中邪= =),所以如何正確快速診斷就更顯重要。
Am J Health Syst Pharm. 1997 Nov 1;54(21):2461-77.
這篇review雖然刊在藥學期刊上,卻蠻詳細的討論了臨床症狀的時間和理論機轉。和一般直覺不同,雖然它是藥物引起的,症狀卻不一定發生在第一次打藥或換藥物後幾小時內,而可能到12-24小時後才出現。目前的理論是因為acetylcholine和dopamine的翹翹版被破壞後,神經細胞可能代償性的分泌更多的dopamine,當12-24小時抗拮藥物的濃度逐漸降低,反而會出現hyperdopaminergic state,甚至有人試驗此時用anti-dopamine的藥物也可以解除症狀。
不過理論歸理論,臨床上常用的「解藥」並不包含多巴胺抗拮劑,而以抗乙醯膽鹼、鎮靜劑、和乙型交感神經抗拮劑為主,目的在緩解症狀。大部分EPS的症狀都不致命,在藥效消退後就會漸漸恢復,但有少數人可能會氣管痙攣,因此症狀處理仍是必要的。
有趣的是,雖然EPS和過敏在機轉上可說是八甘子打不著關係,致命的症狀卻同樣包括氣管痙攣,而且因為第一代抗組織胺在中樞系統也具有抗乙醯膽鹼及鎮靜效果,因此臨床上最常用的解藥正是Vena (diphenhydramine)!這倒是讓我省下不少記憶的困擾 XD
要細打內容太麻煩了,因此這次偷懶貼了兩張圖上來,有興趣的網友可點大圖或者自行下載原文^^"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