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your wine, free your mind~ let's scribble about medicine and life!
Tuesday, February 28, 2012
離魂時刻...(why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ten occur in some specific times..)
做為一個內科住院醫師,相信每個人都有幾次被凌晨的電話驚醒的經驗:「某某床心跳停了喔~趕快來!!!」。上一秒還在周公家朦朦朧朧的腦子,一瞬間像被醍醐灌頂一樣,連醫師袍都來不及穿就跳下床,然後運氣不好就是晨間運動時間...
傳統鬼故事或者怪談當中,也時常強調凌晨或傍晚,日夜交界的某些時間,甚麼陰氣尚未散去啦,三魂七魄容易離體云云,雖然有些怪力亂神,但也表示打從很早以前,人類就觀察到類似的現象:心血管疾病特別容易在清晨及傍晚時刻發作。
可是,為甚麼呢?
過去有不少人問過類似問題,也產生了許多自圓其說的假說,例如內分泌壓力激素的分泌,或者中醫經脈運行的理論等等,但最新在「自然」期刊 (Nature) 上發表的研究,則提出了一個很不同的思考方向:如果心肌細胞本身就有生理時鐘 (biological clock) 呢?
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 (Jeyaraj D et al.) 發現,廣泛存在不同物種肌肉細胞上的一個轉錄因子Klf15 (Krüppel-like factor 15),會藉由影響肌肉細胞上離子通道的方式,改變QT interval等臨床參數,而且轉錄因子Klf15的表現具有24小時的週期性,等於具有內在 (endogenous) 的生物時鐘。
雖然是心臟科全美排名數一數二的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花了10年的時間和不知道多少的資源,相關研究證據目前其實還停留在老鼠身上。然而,這些分子機轉的有趣性和臨床的聯想,還是讓它吸引了 Nature 編輯的目光,然後又輾轉被Medscape上為文介紹(我也是因此才會看到XD)。還記得小時候曾聽過某外國教授演講:"ask questions that matter; and paper that would change clinical practice are always welcomed" (大意是這樣啦,非原句),雖然現在有許多現實面的枷鎖,這句話仍然是值得拿來自我勉勵的 ^^
Reference Nature 2012; DOI:10.1038/nature10852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